|
原标题:封面评论|本科生平均月薪过五千,县城就业“性价比”该怎么看?, y5 g$ u; h- @* s# { \+ {; Z
□蒋璟璟
+ p T# ]# W9 h; Q/ t: i, z近日,据专业机构发布的《中国2018-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》(下称《蓝皮书》)统计发现,如今,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将目光转向小城市。《蓝皮书》对近五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发现,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,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,从2018届的20%上升到2022届的25%。在县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,已从2018届的4640元上升到2022届的5377元。而就业满意度也从2018届的67%,上升到2022届的76%。(中新社)
0 [6 h Q% `& d3 e, {( Q g* B当我们谈及大学生就业,“逃离北上广”与“回不去的故乡”,注定是两条绕不过去的抒情主线。而夹在中间的,还有各种“归去来”式的纠结桥段,逃离了大城市又灰溜溜回来的,大有人在。而在见识过太过个体化的故事演绎之后,这份《蓝皮书》所提供的整体论视角与精准化数据,愈发显得难能可贵。针对“本科生县城就业”的专业探讨,既是事实描述性的,也折射出地域均衡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逻辑。. o8 |) i4 ]* Q
这份《蓝皮书》的内容林林总总,其中“本科生县城工作平均月收入5377元”等结论,被做成话题、打上标签,迅速冲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。就很多网友直觉而言,这个数字并不低。尤其结合“县城生活成本低”的固有印象,如此工资水平,更显性价比拉满……然而,现实果真如此吗?需要注意的是,县城和县城间样本数值方差极大,县城与县城之差距,远甚于大城市间的“差距”。由此,就很容易导致某些数据“被平均”“被代表”的情况。
F! Q& d! [( }8 W; d" S2 j% z抛开支出谈收入,并无太多意义。评价“县城就业”是否有性价比,一个更为有效的指标,或许还是“物价收入比”。近些年来,县城楼市进入调整周期,房价下行而工资走高,“房价收入比”大幅优化。再加之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稳定,各种因素叠加作用,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县城青年的生活压力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在县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从2018届的67%上升到2022届的76%,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。
# i* p- C* p( u不可否认的是,相较于以往,县城的确提供了更丰富、更多元的工作机会。县城与一二线城市商业形态、消费方式的“看齐化”“对标化”,越发呈现加速态势。就此而言,一个典型的行业就是教培。《蓝皮书》显示,2022届本科生在县城就业比例最高的行业之一就是教育,占比达到23.6%。与之同理,诸如医美、健身、电影院线、新零售等传统主攻大城市的生意,最近一些年也是加快了下沉的进程。由此,自然带来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。
1 Y9 K% D% R6 R+ n1 Z以中短期维度审视,县城的产业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,仍会形成与就业市场的良性共振态势。但倘若将视野拉长,我们或许还是不得不考虑,县域经济总体的容纳力上限,以及局部地区因为人口外流而成为“收缩型城市”的复杂情况。所以,“去大城市工作还是在县城工作”的选择题并无标准答案,真正关键的追问是,假如不去大城市,又将去到哪个县城?去做什么工作?之于此,既要看当下,也要看长远;既要看性价比,也要看可持续性!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