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在枫叶国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991|回复: 0

海昏侯墓里,为什么有最早的孔子画像?

[复制链接]

6万

主题

10万

帖子

30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300908
发表于 2024-10-28 13:13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中国河南漯河
为深入挖掘长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,突出对长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宣传阐释,由中宣部新闻局指导,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具体协调,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13省区市的省级媒体联动,浙江日报、潮新闻参与协办的“文化中国行·长江之歌”专题报道活动于10月15日正式启动。+ @( z4 R1 j& ^  X; K& N% S
浙江日报、潮新闻和沿线媒体记者分三路奔赴长江沿线考察记录,以丰富多彩的融媒产品见证大江奔涌。
8 W6 n" ?$ @& R7 T/ M( u% [1 T" d13年前,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轰动天下。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、结构最完整、功能布局最清晰、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。
! B( o% J% L& [& H
E56eEPqHq58jj3fM.jpg

" g1 i; k0 v; S6 m5 A& s& D0 P8 k8 C- }1 _0 e7 h% b. G
南昌汉代海昏侯墓遗址(图片由南昌汉代海昏侯遗址管理局提供)
) U* P& V7 ~+ O6 V. v) m两千多年来,刘贺——墓园的主人,这个被废黜的皇帝、短命的王侯(活了34岁),才被历史正视。刘贺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。在官方记载里,他在这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。“……荒淫迷惑,失帝王礼谊,乱汉制度……”总之搞得“天下不安”。  C+ ]: l" ?7 L6 N) @, R0 N  T$ J8 Z: d
而当我们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里,目睹刘贺墓园的形制特点、都邑全貌,在展厅看到出土的“金玉满堂”,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随葬品,一位活生生的、与文献记载的“糊咖”皇帝不完全相同的刘贺,逐渐出现在眼前。
8 S$ J9 Y) U& n) Q, c- j8 ]8 m
US8MFEuUToUEuUIR.jpg
7 H+ f" v1 F+ ~! d

& Y9 ?5 s8 e5 G  j) ^9 }% E: S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里刘贺的雕像(潮新闻记者杨朝波/摄)
/ L% T. _0 w$ p1 u) N* c我们来到遗址公园时,正值“第四届海昏汉文化旅游月”盛大开幕。持续一个月的节日不仅吸引了大批年轻人,也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汉文化专家。0 Y- R7 ]+ I0 G% Q* {3 u* u
我们认识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、海昏侯墓考古队队长杨军,他是当年考古发掘时第一个进入海昏侯墓的科研人员。7 v& L8 P2 n& i8 n$ X6 |1 {
FvLGikcVppRCrVmz.jpg

. n' F; Y5 ]+ @4 ~* c' C  h  f
1 @5 z0 i/ C: D* }: p* g海昏侯墓葬中的黄金(潮新闻记者杨朝波/摄)
# z9 \# t5 w8 o, K# b当年考古发掘工作公布以后,大部分老百姓记住的是那一排排灿烂夺目的黄金。( a; `. v0 y( q/ P' q+ D
其实,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万多件(套)文物中,有许多价值比网红马蹄金贵重得多。比如5200多枚出土的简牍,这其中包含了失传了1800多年的《齐论》、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部《六博棋谱》,比如绘有最早孔子像的汉代家具——孔子徒人图漆衣镜。它在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里甚至有独立展厅,独享尊贵待遇。0 s0 i1 d. O" D3 I; D/ U( v8 B! c' D
lxiH7Iopx7zjOP33.jpg
& w/ J2 x% e/ Y/ O% A
, F' @) k  J# H7 J) z% D# U$ T3 |
孔子徒人图漆衣镜。左上为孔子像。(图片由杨军提供)7 a, |8 A4 R' r0 s
网上搜索孔子,跳出来的图片多半是一个矮墩墩、胖乎乎,看着挺喜庆的老人。
! s1 }7 _  l1 J+ R; N; T可是西汉人不这么看。' j5 @1 Y6 |3 v2 A7 l  H6 T
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西室,出土了一件让人惊喜的文物:孔子徒人图漆衣镜,上有孔子及其五位弟子的画像和传记。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像。传记的文字说:“孔子长九尺六寸,人皆谓之长,异也。”——按照汉代一尺相当于现代23厘米换算,2米21!
! n, r( Y2 [# ?. \0 a, Z6 j只见这位瘦高的孔子,身着长袍,头戴小冠,腰间束带、佩具剑,脚穿白色翘头履。虽然面目模糊,但能看到留着长须。' N* _$ U9 a' m
在刘贺墓衣镜出土前,考古发现的早期孔子形象多见于壁画墓和画像石,它们多侧重故事情节的《孔子见老子图》。这些画像的时代,一般都在西汉晚期以后。5 ]2 L) e* ]2 s- f& k
而刘贺墓衣镜上的孔子像,非常重视人物形象的细节,其母本来自于官方的《孔子徒人图法》。' G9 X5 l+ x# S' c/ j% `
那么这个孔子像,是否更接近孔子本人呢?
% l$ U7 Y+ M0 z9 S“至少,这就是汉代人心中孔子的样子。”杨军告诉记者,“因为《孔子徒人图法》中的孔子像,传说是他的学生子贡画的。”
, d2 d: y8 X. v* V1 L这面衣镜还有更多秘密。它其实不止是衣镜,还是个双折式屏风中的一块,这原本是一件汉代多功能家具。! i1 z7 E- M. @1 M9 l: V6 i
在其他汉墓中,屏风和铜镜通常是两件物品,但海昏侯墓里的这件衣镜,由漆板和青铜板共同构成,这样的工艺也是汉代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。: x5 O, ~4 J. a( h$ C1 Y: e. j! m
2011年,衣镜出土时已经断裂成了好几块。而今天大家熟知的海昏侯墓中装金饼的漆箱,当时就压在这件随葬品的下方。  q. `- f7 u0 y. P: A3 r
专家将它复原后发现,它由三部分组成:青铜镜、孔子徒人图漆镜匣和镜架。整件器物大约长70.3厘米,宽46.5厘米。
' q+ p' e( Y+ i0 A/ y
Rd5D6m48De48ETDM.jpg

3 _+ v) Z. S! v% t' H6 v
! n: E/ Q* W* \( W; \8 H漆衣镜上的孔子与颜回(图片由南昌汉代海昏侯遗址管理局提供)
# J, R( M9 G- \" r) C  r( V7 @1 {这件屏风为什么会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和生平事迹?这和刘贺被贬到南昌做海昏侯的心态有关。0 O& Q0 y6 S; j6 \1 Z  P9 `, G
元康三年(前63年),汉宣帝诏封刘贺为海昏侯。当年四月,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(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)就国。  N& ~0 c* k# h- B" m/ l. ]
后世的唐太宗说: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。”这句话所表达的意义,在两汉时期就有了。比如刘贺墓这个衣镜上的铜镜,是“正衣冠”的物件;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,都是“史”,即以古为镜,可知兴替;孔子与弟子的画像,都是圣人像,也就是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3 W# O; @! F/ t2 j! o( U: b
海昏侯墓里发现的孔子屏风,杨军认为,这是刘贺生前使用过的实物,而不是一件随葬明器,“它是刘贺‘图史自镜’之物。”$ v) ^0 \! J  X( t; r7 [- ^  T
“因此海昏侯墓出土的画有最早孔子像的屏风,对绘画史和工艺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同时,给孔子和儒学研究,以及西汉中期的历史、政治、思想等各个方面研究,都提供了重要素材。”杨军说。/ ^8 F4 }% D0 t# W) u& t
对于刘贺来说,他一直都想恢复自己诸侯王的身份。从海昏侯墓园的规制上来看,他最后还是以列侯的身份下葬的。但是从考古发掘来看,海昏侯是按照侯的规格、王的规模、甚至有点皇帝的痕迹来下葬的。
, G0 e! b: f9 Y3 C" U唐代王勃在《滕王阁序》中,描述了刘贺在豫章郡的心态,“望长安于日下,目吴会于云间……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……”
7 n$ h# V/ c, B. x& w2 _6 N不甘。
: `1 E' o" @& ]7 {当年刘贺发出感慨的地方,后被叫作“慨口”。“从海昏侯国都邑紫金城遗址往北,出鄱阳湖,通向赣江的交汇处。”杨军说,在考古调查中他们也发现了这个“慨口”的原址。  |2 |" V. R# m! D. d3 L
如今,站在“慨口”远眺江湖无际,水涛依旧,你是否愿意听一听刘贺的感慨?: {* ~7 x4 f$ b4 X+ k
zjaUL5jUGva48joJ.jpg
  D, ^% x5 M; Q& u

, D% y- a# a# S3 r遗址公园游客中心(图片由南昌汉代海昏侯遗址管理局提供)
+ x) B7 J! i* t! P" @5 ]来源:潮新闻
【郑重声明】活在枫叶国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。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。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,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;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,原作者未知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,请及时与我们联络,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活在枫叶国

GMT-5, 2025-10-17 07:41 , Processed in 0.017656 second(s), 37 queries .

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

www.canadaasians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