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今天给大家来讲讲关于先天八卦之间的有趣关系,希望能够帮助对于易学感兴趣的你,更深刻的理解八卦,更好的领悟古圣先贤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/ \2 o* q' i3 Q
0 C& V$ I. x5 y; `/ z( D' U
7 A: j' ~0 Y4 g- c4 x, U! m3 n& Z: V, `
先天八卦的方位+ t2 Z5 |3 D- b% |
' O f+ p- \# U$ G. B
首先我们看一下先天八卦的八个卦之间的方位,目前世人普遍的理解,基本是出自《周易》-《说卦传》里描述:0 y) I$ l( a# C& m' i
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错,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;是故,易逆数也。- q" M& G3 Y; y L
我先带着大家一起来理解一下这段话。
& C% N1 u! w6 s$ g3 b; E
. \9 ~) ^ j" R0 A" R5 k$ B
- ]5 [" k0 D4 Y, w7 ] `& h: H; f6 g首先为什么是天(乾)对地(坤),山(艮)对泽(兑),雷(震)对风(巽),水(坎)对火(离)?很简单,乾的三阳爻全部取反,变成阴爻,就是坤,同样艮的三爻全取反,就变成了兑。震和巽,坎和离,也是一样,都是彼此阴阳反转,即成对方。这也是后面那句“八卦相错”的意思,用专业的话说,以上四对,互为错卦。代表了阴阳的对立,同时也代表了属性的截然相反。0 a2 B$ p# [. U5 a8 ^
# k: K' W$ i- t0 J
8 L$ \/ B% q+ L: r8 `0 {: h, c然后再给大家上一张学易之人都听过或者了解的方圆图,结合图来看,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。% }. A7 [ d0 \# i0 d& p. M) @( }1 R
& \2 E8 `0 F' K
: b9 O" K; U% f# r
2 B2 E; H# t' k0 n ^
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
/ a; V$ J! H8 I3 v8 k) U$ g在方图中可以看到,乾在右下角,坤在左上角,两个角一定,整个方图的格局和排布就定了。这就叫“天地定位”。天地是锚定整个世界坐标的基础。) L2 P( S7 l& t% w
$ Q1 t' i p6 F& E z8 F$ w# m e+ o) C$ x
在乾和坤的这条对角线上,八个基本卦赫然在列,从乾卦往坤卦的方向去看,依次是乾(1),兑(2),离(3),震(4),巽(5),坎(6),艮(7),坤(8)。这就是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。* j/ ^! w/ t) K. ?: w
$ N/ i; x- R. `. K# R
; P5 k$ i+ v$ H
细心的你应该也发现了,乾对坤,兑对艮,离对坎,震对巽,两大阵营,两两相对,泾渭分明。其中震巽为交锋处,如同近身肉搏一般,所以叫“雷风相薄”,薄通搏。
/ I5 x! J0 ?( g6 M0 V2 n8 Y“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”的眞义
2 P) x" H) `) [* W2 _$ ~5 t
$ Q2 h. Q# i3 O6 V3 `先天八卦的这段文字描述里“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”是蕞有深度,蕞难理解的。
( s) m) W* d6 W( r5 [. t. p2 y, h9 M4 `' a, @: S
9 l4 w* s3 A! Q, |
往和来,顺和逆,其实就是阴和阳。这里的往和来,就是阴阳二炁的变化奥妙。
- w/ A$ H& Z. ^* z
8 n* U% J4 n* [8 i6 M6 }, e+ E4 u) i* g0 Q
先天八卦的顺序,乾(1),兑(2),离(3),震(4),巽(5),坎(6),艮(7),坤(8),从卦的阳属性来看,乾是至阳,坤是至阴,从1到8,阳炁逐渐减少。这是否象征着一个人生命的进程?从蕞具生命力的婴儿,先天之体,到逐渐长大,然后逐渐衰老,阳气越来越少,阴气越来越多,直到变成纯阴,回归自然。从现在往未来看,一步一步的发展,由盛转衰。这就叫“数往者顺”。4 d8 A& k; \ L9 k5 Z3 V
8 a6 R6 Q. ]5 D/ ~1 c/ T
" v/ `2 K- k3 |: L+ a4 V- X) V
2 ?) j& i! p' Z1 A6 C; L那么如果反过来,从坤开始,到艮,坎,巽,震,离,兑,乾。其实就是一个从纯阴向纯阳转变的过程,这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变化。是否象征着生命的孕育?欲知来路,需要逆流而上,追本溯源,这也就是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说的“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曰复命”。这就是所谓的“知来者逆”。3 z, f& ~1 j7 ~
F, U' p s$ j
8 Q/ F3 o/ Z$ \" \: T# u+ K) F( E1 l$ B1 _8 o
更深一层的含义,八卦也好,六十四卦也罢,都是“挂”着的象而已,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所以卦就是“往者”,而透过卦象,去感悟和理解象背后的道,就是“来者”。从何而来?从道中来。如何悟道?从卦象入手,而不执于象。
# S, e$ n5 {: R( c) E( E
1 O7 P4 l; E3 I0 I' r% w3 g' q& d' \) ^' I' A
有不少人对《易经》和六十四卦持否定态度,甚至嗤之以鼻。因为他们只陷在了象里,或者停留在对于卦辞爻辞字面的理解里,觉得晦涩难懂,和现实脱节,或者把《易经》跟封建迷信划等号,其实都走偏了。伏羲蕞开始创建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时候,只有符号,可没有任何文字说明,卦辞和爻辞(相传是周文王和周公),直到孔子做《十翼》把儒家的那套人文价值加进来。这些文字性的描述,都是后人基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个人角度所撰写的。不是说他们错了,而是他们代表的是某个维度的经验和规律,但并不是全部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说“道可道,非恒道也”,能够被说出来,或者被文字表达出来的道,已经不是那个究竟的道了。
( S% c3 f9 S; {% G8 F
3 G- ?5 t0 T- L2 x
, B- a u5 i' f2 C- R8 p1 T+ Y5 |0 E! b
与君共鉴。 |
|